20年专注风淋室研发制造 风淋室\制作\安装一条龙服务
全国服务热线:13791672130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自动风淋室

为人类敲响警钟的诺奖得主走了但这个威胁仍未彻底解除……

来源:米乐体育app官方版下载    发布时间:2024-07-24 18:16:55

在线咨询

产品详情 PRODUCT DETAILS

  华舆讯 综合报道 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两位为“基因剪刀”技术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获此殊荣。仿佛冥冥之中的一种接力,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也在当地时间7日宣布,该校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马里奥·莫利纳在墨西哥城去世,享年77岁。

  据墨西哥华文时报报道,莫利纳和美国化学家舍伍德·罗兰、荷兰化学家保罗·克鲁岑一起,因为在大气化学,尤其是在臭氧层的形成和破坏方面的研究,获得了199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在此之前,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促成了关于禁用这些物质的国际公约《维也纳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

  好消息是,根据观测,经过持续减排,臭氧层的空洞近年来正在不断修复。但受极端天气影响,今年下半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尺寸再创新高。应对臭氧层空洞、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这样的全球性危机,人类要做的还有很多。

  据墨西哥华文时报报道,自1974年起,莫利纳和舍伍德·罗兰开始研究氟氯化碳气体(氯氟烃)对臭氧层构成的威胁,并将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其研究成果证明了氟氯化碳分解的氯原子会破坏臭氧——这是臭氧层首次被警告存在危险。保罗·克鲁岑则提出,氮的氧化物会加速平流层中臭氧的分解。

  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通过反射掉最有害的太阳辐射,帮助地球保持宜居状态。臭氧层空洞的存在则使得对人类有害的紫外线强度增加,加大皮肤癌等健康风险。

  20世纪80年代,人类在南极上空观测到了“臭氧层空洞”,引发了全世界的恐慌。受此影响,禁用氯氟烃类等危害臭氧层物质的1985年《维也纳公约》和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相继签订,保护臭氧层成为国际共识。

  据央视新闻报道,世界气象组织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8年发布的最新《臭氧层消耗科学评估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南极洲臭氧层处于恢复中,到2060年有可能恢复到1980年以前水平。

  不过,大趋势上的缓解并不代表万事无忧——据新西兰中文先驱报道,今年以来,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已经扩大到15年来最大、最深。世界气象组织宣布,今年,空洞面积从8月中旬开始“迅速”扩大,并在10月初达到高峰——面积约2300万平方公里。对于新西兰,此现状会造成紫外线达到峰值,从而增加人们晒伤的风险。另外,新西兰还可能会在春季会经历更强的暴风雨。

  专家们认为,臭氧层空洞的变化主要是气象问题造成的。世界气象组织解释,臭氧层的消耗与平流层温度直接相关,因为在对臭氧的化学破坏中起及其重要的作用的极地平流层云只有在-78°C以下才形成。因此往往是极地温度越低,臭氧层空洞越明显。根据观测记录,通常每年8月至10月,南极上空的臭氧洞规模增加,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通常达到规模最大。当南半球春季后期大气平流层的温度上升时,臭氧消耗减慢,极地涡流减弱并最终破裂。到12月底,臭氧水平恢复正常。

  1995年,三位发现臭氧层空洞形成机制的科学家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奖。颁奖词指出:“通过对影响臭氧层厚度的化学机制的解释,三位研究者让我们从能带来灾难性后果的全球环境问题中拯救出来。”

  国际社会禁止氯氟烃类物质使用的努力被认为是最成功的的国际共同行动范例之一。这项行动还有一个意外收获:它延缓了全球变暖。今年早一点的时候,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臭氧行动处发布专家研究报告,指出消耗臭氧层物质与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研究人员建立了签订《蒙特利尔议定书》(消耗臭氧层物质禁止使用)和不签订《蒙特利尔议定书》(消耗臭氧层物质大量排放)两种模型。模拟结果为,当模拟中不包括消耗臭氧层物质时,全球变暖程度减少了三分之一,北极变暖程度减少了一半。

  研究人员认为,与二氧化碳相比,大量的氟氯碳化物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效力要高出数千倍。因此《蒙特利尔议定书》不仅有助于修复臭氧层,而且还减轻了全球变暖的很大一部分。研究甚至认为,与为减少温室气体而专门设计的《京都议定书》相比,该议定书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要大得多。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臭氧行动处专家这样认为,30年前,那些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国家并没有考虑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但这项确实协议在减缓未来气候变暖方面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不过专家也警告说,消耗臭氧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推移会下降,也就是说,人类依靠这项协议获取的延缓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红利”已经快被压榨干净了。换句话说,如果未来几十年不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排放,通过《蒙特利尔议定书》取得的成果很快将不堪重负。所以,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保护北极和我们的星球。

  中国国家主席习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表态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目前排放水平更低、对化石能源依赖更少的欧盟则承诺于2050年前后实现碳中和。这些都是人类对抗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有利因素。但近些年来,反全球化与多边主义的势力不断抬头,《巴黎协定》等国际协定被破坏,都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协作蒙上阴影。人类能否像治理臭氧层空洞一样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着实让人捏一把汗。